「Political Diaspora / 離散政治共同體」

回覆文章
emily
文章: 19546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4, 2022 7:01 am

「Political Diaspora / 離散政治共同體」

文章 emily »

Hong Kongers in San Francisco Bay Area

Posted @withrepost • @annakwok.fy Anna Kwok 郭鳳儀
「Political Diaspora / 離散政治共同體」
建立離散族群的意義不是為了圍威喂,而是要令各人有政治覺醒去完全用盡各人的政治力量。
由幾個月前的工作開始,我便希望在海外建立一個「Political diaspora」。一個「Political diaspora」能讓每個人找到自己在光復道路上的崗位:每個海外港人發現自身的政治力量,擴充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並榨盡自己所有政治能量。
我所說的這種「政治力量」並不是要所有人一律從政,全世界齊齊入議會游說,也不是要每個人每日站在街頭大喊「Free Hong Kong」。反而,真正的政治力量存在於每個人之中,只要大家擴闊一點想像,每個人都有好多功課可以做,每個人生來就是個political actor。
無論是在新學校建立反共學生組織、反噬中共滲透支點的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或是在各自的行業中監察各行業龍頭與中共的交易,再與游說組織合作開展pressure campaign,還是在各自的社群活動中順道爭取當地人支持有關香港的法案,又或是繼續打網上輿論戰。還有,每天都有不同關於中共在海外滲透的報告,包括中共在各國設置的「公安所」,在全球各媒體的滅聲操作,每個人都最少可以把有關資訊反映至當地有關部門施壓。
想要由直接一點的入手嗎,可以寫信給在囚人士(見 @fung1seon3zi2 ),去信議員要求支持香港及反共政策,以網民勢力向與政權狼狽為奸的外國公司施壓,又或者是在街上貼傳單。有一位在美國的香港少年就身體力行,拗柴都差不多每日貼滿一鎮傳單,小粉紅的拳頭都無阻他的決意。
與在外港人聊天,有時發現政治還是會給人一種高攀不起的感覺,尤其客處異鄉,要重要認識外國的政治體系,捉到社會的文化脈膊,又同時要照顧三餐生計,政治忽然變得更虛更遠。我何況不也是曾經覺得參與政治是很遙不可及的事情,14年時我在挪威的國際學校辦了個研討會,19年時我身在紐約,也是抱着「做得就做啦」的想法還是越做越多事。
我們在2019年都見證了全民動員、個個無限想法盡力做的可能性。如今公民社會崩解,我們更應找到更多各人可能施力的地方。政治並不只是「政治人物」或「政治組織」的事,大家都要有output,整個diaspora都要有output。
所以我們在HKDC的在上年度多加了「diaspora」這方面的規劃:與在地組織合辦全美《時代革命》放映時,有成功吸納更多香港人參與社群網絡;加深與社群聯繫後,有幫助到在美港人聯絡當地議員,由為他們提供資訊與經驗,令他們可以自己繼續做游說工作;在與SWHK合辦Hong Kong Summit之後,也樂見更多在美港人自發合作策劃活動,例如是最近一系列針對HKETO的行動。
後國安法年代,拉的拉、走的走,走了後還要害怕中共外展的爪牙。我們的公民社會之所以瓦解,是因為失去了人。沒有人就沒希望了。所以海外的港人必要守住,勿戰敗給無力感。
共勉。
附加檔案
312299257_670723147745124_1117636959724146751_n.jpeg
312299257_670723147745124_1117636959724146751_n.jpeg (69.27 KiB) 已瀏覽 330 次
回覆文章

回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