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是垃圾?

回覆文章
emily
文章: 19531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4, 2022 7:01 am

評述是垃圾?

文章 emily »

1996年,李麗珊代表香港贏得歷來首面奧運金牌,「香港嘅運動員唔係垃圾」成為經典,不覺過了28年,相信不會再有多少人覺得香港的運動員是垃圾,反而是一眾奧運主持,成為被口諸筆伐的對象。
頭盔先帶好,由巴黎奧運開幕至今,各大平台的主持/評述/記者的表現,確實有不少未如理想之處,由開幕禮面對法國一眾文化符號、LGBTQ 的失語沉默、徐家樂對戴利的失言、饒家輝被質疑無禮貌似審犯、HOY電視訪問打尖、運動員客串評述口齒不利或隱形之類之類,基本上台台都有份斷水流大師兄。
(部分)水平欠佳或者是事實,但與其問「點解某某咁差」,或者要去問的其實是,為何主持、評述問題,會持續而且集體發生。
將問題反過來問,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優質主持、評述其實從何而來?天生聖人、從天而降?當然不是。舉凡所有範疇的優秀人才,不管如何天賦異稟,最終需要的都不過是,訓練與經驗。
歸根究底,有水平的主持、評述,只能透過日復日的訓練、習慣培育而成,例如今屆少數有獲得正評的何振然,之前長時間主持《體育新世界》;例如被人鬧了幾廿年的鍾志光、蔡育瑜,幾十年前一直坐到現在,是靠當年《球迷世界》積累的經驗和資本,韓毓霞出身於《體育世界》;Viu 一哥強尼當年都是做體育主持出身。
那又不妨回想一下,巴黎奧運之前,對上一次有印象的「體育節目」是那一個?東京奧運?杭州亞運?還是《體育世界》?
FYR,剛才提過《體育世界》、《球迷世界》、甚至《體育新世界》、有線《體育王》、Viu的《體育係…》全部都已結束。
也不要與西方國家,甚至中國、台灣、日本等地有多個專屬體育頻道、體育台比較,本地電視台一星期只得30分鐘的體育節目,都在過去數十年愈發不受重視,節目時間縮短、放在次要頻道甚至直接消失。
主持、評述,不管原本是運動員抑或是傳媒人等出身,在缺乏實踐和犯錯改正機會下,只是每隔兩年、四年拉閘成軍趕鴨上架,何來進步?例如李慧詩,她退役後除了兩次主持大型運動會,中間又有甚麼機會獲得主持經驗?新人難培育,結果幾十年來未見更新換代,來來去去同一班人,面對今屆奧運倒海而來的 LGBTQ 訊息,一個年近70的主持跟不上而失言,是否較能理解?(錯仍然是錯)
當觀眾自身都不會放注意力在體育節目之上,卻希望這班臨時替工,全天候無間斷評述由一個有 329 個細項比賽、超過 10000 人參加的大型運動會時,既要了解項比賽的特色、規則、選手優劣,又要作出合適的即時反應,沒有錯漏、deadair 或不是照稿讀,其實是否有點強人所難?
附加檔案
453164176_484544280997534_423911006400144075_n.jpg
453164176_484544280997534_423911006400144075_n.jpg (175.06 KiB) 已瀏覽 212 次
回覆文章

回到「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