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譯:活出意義來)

公開信報料: @youarenotalonehk_mailbot

【關注組】 @youarenotalonehk
【直播台】 @youarenotalonehk_live
【資訊部】 @youarenotalonehk_info
【搜證部】 @youarenotalonehk_evidence
【收信部】 @youarenotalonehk_mailbox
回覆文章
emily
文章: 19507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24, 2022 7:01 am

《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譯:活出意義來)

文章 emily »

小燕子近況分享🕊️💌
————————————————————————————————
《But there was no need to be ashamed of tears, for tears bore witness that a man had the greatest of courage, the courage to suffer.》

《但我們都不必為流淚而感到羞恥,因我們的淚見證著一個人最大的勇氣–承受痛苦的勇氣》

還押了2個月,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書、玩波子棋、寫信、和睡午覺,很想趁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件看書時的趣事。

在6月時,我拜託朋友存入一本名為《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譯:活出意義來)的書給我,相熟的朋友看到此書名時大概又在心裏咒罵 :「佢又做呢本書既打手啦~」,沒錯,我又做「打手」了,皆因這本書實在太適合身處困境的人閱讀,作者Viktor Frankl寫的每一句都鼓舞人心。

Dr Frankl是一位猶太心理學家和醫生,他在二戰時不幸被納粹軍澳捉走並被囚禁,在不同集中營整整3年;這3年,他親眼目睹自己的同胞怎樣一批批被送進毒氣室,亦親身在嚴寒中穿著單薄的衣物幹苦活、更見證被納粹軍欽點為獄卒的同胞怎樣殘害其他同胞。我一邊閱讀,一邊為人類作惡的能力感到心寒,人一被冠上某個特定身份時便這麼容易作出平常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嗎?先不說二戰時期的納粹黨,即使是現今世代也有很多令人髮指的不公義,相信大家都「在心中」。

我絕對不會把自己現在的處境和二戰時猶太人的處境相比,畢竟自己並沒有生命危險,亦不用在極端環境下工作,但在閱讀Dr Frankl受到的種種經歷時,我的心仍能感受到同一種不公,同一種人身上的不自由,然後我又再想起其他同路人,特別是我的同案,大家何時才能沒有恐懼地生活呢?我們想念沒有警局報到、永遠沒有宵禁的日子。

在還押的這段時間,我並沒有經常流淚,我反而很驚訝自己這種「喊包」性格竟然如此平靜,不知自己的感受已漸漸麻木還是身體的defense-mechanism被打開,總而言之就是這段時間就是感覺不到自己的情緒。但在閱讀此書的一晚,當我稍稍抬頭作休息,看見倉中大部分囚友沉沉睡去,昏暗的燈光把鐵欄照得特別顯眼時,當下的情緒則突然湧現,原來自己不是麻木了,只是需要自己靜靜一人的時間才能令藏在心底的感受萌芽。

我繼續翻揭書頁,忽然看見書中一句被鉛筆淺淺地圈起, “But there was no need to be ashamed of tears, for tears bore witness that a man had the greatest of courage, the courage to suffer.” 我已是第三次重閱此書了,我想必是在上一次重閱的時候用鉛筆唯一把書中此句圈了下來,想到這裏便不禁會心微笑起來,就像以前未被還押的自己無意中安慰了現在在監牢的自己。

沒錯,流淚並不是該羞恥的事,我以有勇氣流淚而自豪。

deersexploring
回覆文章

回到「被捕人士收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