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媒體紛紛退出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年度新聞獎項
發表於 : 週五 5月 03, 2024 5:58 am
《日經亞洲》獨家披露,中資媒體紛紛退出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年度新聞獎項,原因為避免「與外國勢力勾結」。
中國《財新》(Caixin)於2014-18年連續5年獲得SOPA獎項,然而兩名高級員工透露,近年「基於明顯原因」停止提交參賽作品。其中人一謂:「我們不能提交,即使收到海外組織邀請,我們亦不能參加。」
知情人士透露,由中共上海市委主管的上海報業集團於2016年的推出英文網上雜誌、《澎湃新聞》(The Paper)姊妹刊物《第六聲》(Sixth Tone),今年同樣沒有提交任何參賽作品。從2017-23年,每年他們都曾進入決賽或獲勝。
《澎湃新聞》與《第六聲》甚至自今年起雙雙退出SOPA會員資格。
這項變革是在去年底管理層重組後發生,其時上報集團於10月成立國際傳播中心(SGCN)。上報集團一名高層向《日經》表示,《第六聲》已歸屬SGCN,而非《澎湃新聞》旗下。
知情人士稱,由國家支持的英文雙月刊雜誌《漢語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去年也是中國獲獎者之一,但今年也沒有提交參賽作品。
一匿名香港知名新聞學教授稱:「在當前政治氛圍下,參加海外頒獎肯定會帶來政治風險。我理解中國媒體的選擇,因為生存更為重要。但另一方面,目前SOPA的中文參賽作品並不多。若更多中文媒體退出獎項,或會對SOPA本身的權威程度產生一定影響。」
SOPA沒有立即回應《日經》就報道查詢。
知情人士告訴《日經》,阿里巴巴旗下的香港英文報章《南華早報》(SCMP)也退出SOPA會員資格,並且今年沒有提交任何獎項參賽作品。
《南華早報》沒有回覆《日經》置評要求。
過去數年,香港《明報》等報刊已退出SOPA會員資格,但仍繼續提交參賽作品。
近年來,包括《財新》、《第六聲》在內的中國傳媒,因其偶爾對北京當局的批評性報道,遭受民族主義者愈來愈多的審查。舉例如《財新》的調查報道,多次遭民族主義者攻擊,指責其向西方「遞刀子」,以「抹黑中國」。
2022年底,當中國突然取消嚴厲的「動態清零」防疫措施之際,《第六聲》做了一項年度回顧,其中包括「嬰兒潮」、「住房危機」、「性別暴力」和「新冠」(武漢肺炎)等流行語來代表該年,為國家描繪一幅黯淡的圖畫。該項目最終引起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他們攻擊該媒體「經常贏得西方認可的國際獎項,如SOPA」,「帶有明顯的西方濾鏡抹黑中國」。
輿論抨擊發生後,上海當局要求《第六聲》某高級編輯撰寫自我反省,該高級管理人員向《日經》補充道:「目前情況是,上級不允許提交比如SOPA這類國際獎項,下級也懼怕報名呈交參賽作品。」
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閭丘露薇表示,中國傳媒與SOPA保持距離,表明中國新聞自由進一步收緊,甚至連原本相對寬鬆、目標明確的中國英文媒體,其空間亦逐潮受限收窄。
她補充道:「然而,對於中國媒體來說,是否參加SOPA影響不大,因為此類獎項不會影響其讀者群。」
由於獎項僅針對英文和中文報道,SOPA多年來一直受到一些專家質疑,去年終於增加一項馬來語獎項類別。
SOPA於1982年在香港成立,是一家非牟利機構,旨在倡導亞太地區最佳新聞實踐。其成員包括《彭博》、《紐約時報》和許多臺灣傳媒。中國官媒《中國日報》(China Daily)也曾是會員。
t.ly/xw8Kl
中國《財新》(Caixin)於2014-18年連續5年獲得SOPA獎項,然而兩名高級員工透露,近年「基於明顯原因」停止提交參賽作品。其中人一謂:「我們不能提交,即使收到海外組織邀請,我們亦不能參加。」
知情人士透露,由中共上海市委主管的上海報業集團於2016年的推出英文網上雜誌、《澎湃新聞》(The Paper)姊妹刊物《第六聲》(Sixth Tone),今年同樣沒有提交任何參賽作品。從2017-23年,每年他們都曾進入決賽或獲勝。
《澎湃新聞》與《第六聲》甚至自今年起雙雙退出SOPA會員資格。
這項變革是在去年底管理層重組後發生,其時上報集團於10月成立國際傳播中心(SGCN)。上報集團一名高層向《日經》表示,《第六聲》已歸屬SGCN,而非《澎湃新聞》旗下。
知情人士稱,由國家支持的英文雙月刊雜誌《漢語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去年也是中國獲獎者之一,但今年也沒有提交參賽作品。
一匿名香港知名新聞學教授稱:「在當前政治氛圍下,參加海外頒獎肯定會帶來政治風險。我理解中國媒體的選擇,因為生存更為重要。但另一方面,目前SOPA的中文參賽作品並不多。若更多中文媒體退出獎項,或會對SOPA本身的權威程度產生一定影響。」
SOPA沒有立即回應《日經》就報道查詢。
知情人士告訴《日經》,阿里巴巴旗下的香港英文報章《南華早報》(SCMP)也退出SOPA會員資格,並且今年沒有提交任何獎項參賽作品。
《南華早報》沒有回覆《日經》置評要求。
過去數年,香港《明報》等報刊已退出SOPA會員資格,但仍繼續提交參賽作品。
近年來,包括《財新》、《第六聲》在內的中國傳媒,因其偶爾對北京當局的批評性報道,遭受民族主義者愈來愈多的審查。舉例如《財新》的調查報道,多次遭民族主義者攻擊,指責其向西方「遞刀子」,以「抹黑中國」。
2022年底,當中國突然取消嚴厲的「動態清零」防疫措施之際,《第六聲》做了一項年度回顧,其中包括「嬰兒潮」、「住房危機」、「性別暴力」和「新冠」(武漢肺炎)等流行語來代表該年,為國家描繪一幅黯淡的圖畫。該項目最終引起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他們攻擊該媒體「經常贏得西方認可的國際獎項,如SOPA」,「帶有明顯的西方濾鏡抹黑中國」。
輿論抨擊發生後,上海當局要求《第六聲》某高級編輯撰寫自我反省,該高級管理人員向《日經》補充道:「目前情況是,上級不允許提交比如SOPA這類國際獎項,下級也懼怕報名呈交參賽作品。」
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閭丘露薇表示,中國傳媒與SOPA保持距離,表明中國新聞自由進一步收緊,甚至連原本相對寬鬆、目標明確的中國英文媒體,其空間亦逐潮受限收窄。
她補充道:「然而,對於中國媒體來說,是否參加SOPA影響不大,因為此類獎項不會影響其讀者群。」
由於獎項僅針對英文和中文報道,SOPA多年來一直受到一些專家質疑,去年終於增加一項馬來語獎項類別。
SOPA於1982年在香港成立,是一家非牟利機構,旨在倡導亞太地區最佳新聞實踐。其成員包括《彭博》、《紐約時報》和許多臺灣傳媒。中國官媒《中國日報》(China Daily)也曾是會員。
t.ly/xw8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