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香港運動員幸福嘛?

發表於 : 週四 8月 01, 2024 7:01 pm
emily
🔥香港運動員幸福嘛?

//正當大眾鎂光燈焦點,都集中在獲巴黎奧運獎牌的運動員身上,其實香港有不少全職運動員,每天都在默默耕耘,每月資助額更加低至7130港元,4年來未改動,不少運動員要做兼職維持生計。就算是精英運動員,一旦成績退步,人工都會按比例縮減。如跳繩及霹靂舞等,由於非體院A級或B級精英項目,運動員收入實為零,更加要自己花錢買器材練習。

現行的香港體育政策有三大方向,包括「體育盛事化」、「體育普及化」和「體育精英化」,政府於2012年成立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合共投放130億元支援體院。據體院2022至23年報,基金向體院投放7.37億元,院校87%收入來自政府基金。

然而,香港全職運動員薪金長年偏低,是不爭事實。一名體院成年隊員每月獲7130元資助,令人懷疑能否維持生計。運動員更不能做全職工作或其他全日制學習課程,要兼職亦要校方批准,並要在國際賽事保持前三分之二的名次。

體院的精英運動員資助為分級制,奧運獎牌級別固然可得到「精英甲+」每月44500元資助,但如成績退步,人工隨時減半。例如港隊前競走代表程小雅,2019年亞洲錦標賽得第3名,月薪升至26000多元,但出戰東奧不入3甲,即時打回原形,薪金減至10000多元,令她慨嘆難養家,更加要自費訓練。

在「體育精英化」趨勢下,政府集中培訓精英運動員及精英項目,政府會根據「精英資助評核計劃」準則,每兩年甄選「精英體育項目」,納入體院下的「A級」,如羽毛球、單車、劍擊等20個項目;以及「B級」,如象棋、橋牌、柔道、高爾夫球等13個項目。

政府制度下,遺留了坊間不少比賽成績好,又受年輕人歡迎項目,如跳繩及霹靂舞,運動員要全自費訓練、參賽及買器材,收入等於零。如屢創佳績的中國香港跳繩代表團,卻因未被港協暨奧委會承認而需要自費訓練,教練稱學員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例如,香港跳繩運動員張柏鴻,獲得2021及2022等多屆國際花式跳繩錦標賽冠軍,他也坦言現在收入為零,更加要自費培訓及參加世界賽。

除此之外,殘奧運動員同樣受到漠視,1996年香港殘奧運動員蘇樺偉,在男子4×100米接力賽上,與李麗珊同樣於1996年奪金。蘇樺偉先後6次奪金,近年他在曾接受傳媒訪問時稱,若繼續運動員生涯,每月只獲約$3000元津貼,少過綜援,因此決定轉行任職速遞員。//

文章/資料來源

***

一個不忘討論抗爭嘅英國公海
📌 加入TG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