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賠償打針三千萬澳幣
——九月底截止申請賠償
林 松
澳洲英語主流傳媒報導,澳洲聯邦政府針對疫情作出打針賠償,目前已經賠償接近三千萬澳幣,尚要處理索取賠償的大量申請。傳媒特別提醒有意申請者,必須在九月底截止日期之前向政府提出申請索賠。
2019年某地爆發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一發不可收拾。西方一些製藥廠大約短短一年時間就研究發明推出幾種「針藥」。為了應付疫情與人心惶惶,西方國家政府不得不迅速推出「打針計劃」。然而,這倉促做法也遭到不少人質疑,質疑這些「針藥」「不成熟」。因此澳洲等國家政府,同時推出有關這「打針」的賠償計劃,安撫民心。
《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8月25日報導,從2021年12月至今,澳洲聯邦政府總共收到4426份申請,就打針之後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不適情況索取打針賠償。政府已經向其中378名申請者賠償2980萬澳元賠償,最近一週正處理663份賠償申請。一些無黨派的獨立議員、學者、病人呼籲政府延長申請時間,以及擴大申請範圍。
參議院十票求調查
「澳洲聯合黨」(United Australia Party)在澳洲國會參議院的參議員Ralph Babet,最近對澳洲參議院以26票反對、10票贊成,否決設立調查2019疫情調查委員會(Covid-19 Commission of Inquiry),表示失望。
這位參議員說:「參議院以大多數投票決定保護疫情的秘密,保護無能者,保護那些侵犯同胞人權的人。澳洲人應該了解疫情期間幕後發生的事情真相。 」
他指出,「公民自由被踐踏,企業被摧毀,兒童教育被破壞,體育運動被禁止,一些人孤獨死去,生命喪失,家庭破碎。澳洲的政界——尤其是參議院自由黨領袖Simon Birmingham,卻拒絕讓澳洲大眾全面了解發生的事情,這是軟弱無能的。」
這位參議員批評澳洲工黨,工黨曾經呼籲國會成立疫情調查委員會,但在今次投票中卻採取相反立場,否決設立調查委員會。綠黨也棄權。他說,「對澳洲人來說,要求政府和為他們提供建議的官員對他們在疫情期間採取的建議和行動負責,這是否太過份了?只是繼續前進,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這比疫情本身造成的令人憤怒,更令人憤慨。」
少數服從多數致死
按照這位參議員的提法,這調查並不是針對疫情病毒來源,而是針對澳洲政府及官員,有關他們面對疫情採取的措施是否恰當。工黨在野的時候,支持這一要求去對付當時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合情合理。但現在工黨執政,如果繼續支持調查,做得不好,就很容易危及本身的管治。
疫情期間有關「打針」一事,支持打針一方,使用官方稱謂「疫苗」。其中之一的論據,就是種牛痘杜絕天花。但反駁的一方,就指出研究疫苗一般需要很多年時間,譬如三至七年。反駁一方更指出,正如傷風感冒,到現在仍然未能研究發明出一有效的疫苗,像種牛痘那樣,能夠打一針就杜絕人類感染傷風感冒,說明科學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不應該過份相信今次倉促研發的所謂「疫苗」。
疫情期間針對藥廠的發明,出現兩大不同陣營。官方及支持者稱之為「疫苗」,把反對聲音幾乎通通視為「虛假訊息」進行打壓。反對者除了質疑這針藥成效,甚至稱之為「毒針」,因為有人打針後死亡。
相對於打擊「虛假訊息」,筆者嘗試形容打擊「假疫苗」,但這樣也會引起支持打針者的不滿,因為他們絕對相信那些「疫苗」,他們打了也沒事。因此,不應該稱之為「假疫苗」!如果吃了「三鹿奶粉」沒事,閣下就不能夠稱那些是「毒奶粉」?
多數可以打壓少數
打針支持者會質疑,究竟打針之後出事的人,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從而否決保障及尊重少數人,認為少數人應該服從多數人。問題是,澳洲也有人打針後死亡,這已經不能夠使用少數服從多數這樣的「粗暴」做法了。
所謂「少數服從多數」,還必須有一條件,就是「多數人尊重少數人」、「多數人保障少數人」。而不是「多數人打壓少數人」、「多數人統治少數人」。
然而,澳洲政府在這幾年疫情期間的措施,真的值得商榷。一方面,在公務員機構中,下令只有打了針的才能在疫情期間上班工作,從而大量公務員被迫打針,否則失去工作。維護打針者,說這不算「強迫」,因為政府沒有拉你去打針。但喪失工作,怎麼辦呢?
疫情期間,教育部下令,沒打針不得進入校園範圍,包括任何教職員。筆者就在疫情這段時間,長期不能夠進入學校教書。但教育部的通知,也非常「搞笑」,說只要閣下打一針,就能夠「保護你的家人、你的社區、你的學校」!這樣的宣傳,其邏輯是否變成每個家庭、每個社區、每間學校,只要派出一人去打針就足以保護整個社群?雞犬升天?
我一家四口,三人都打了起碼三針,唯獨自己一個沒打。大兒子就振振有詞地說,因為他打了針,所以保護了我!他們三人打針後都出現不適,之後也中招,中招後需要臥床休息,食慾不振。大兒子甚至暈倒多次。而我是最後中招的,但我中招後仍然胃口很好,照常生活。問題是,為什麼他們打了針卻保護不了自己?
有神無神信者得救
拙作多次說明本身並非專家,就因為支持打針的人往往質疑「你是專家嗎?」因此,不得不向這些振振有詞的「磚家」進行多次澄清,我只能夠以自己本身一家四口的「實驗例子」說話,閣下總不能夠抹殺我一家四口的真實事例吧?
至於多數人與少數人的問題,拙作曾經引用澳洲新州衛生部公佈的數據,說明越打針就越需要入院、入重症室,甚至死亡。可是,支持打針的老同學、老朋友,並不因此相信新州衛生部的統計,反問有沒有全澳洲的統計數據?有沒有全世界的統計數據?
這樣的反問看來很有道理,這歸根究底已經屬於「相信」還是「不信」的問題。問題不在統計數據,問題在於個人主觀。正如「有神論」和「無神論」一樣,爭論了數千年,至今仍然未能產生一個統一的答案。信者得救!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https://www.acd.com.au/forum/aozhoupeic ... gpeichang/
👉👉 澳洲賠償打針三千萬澳幣 ——九月底截止申請賠償 林 松
前往
- 新聞
- ↳ 香港新聞
- ↳ 財經新聞
- ↳ 中國新聞
- ↳ 台灣新聞
- ↳ 世界新聞
- ↳ 美國新聞
- ↳ 專題
- ↳ 黎智英案
- ↳ 23條
- ↳ 47人案
- ↳ 721
- ↳ 屠龍小隊案
- ↳ 熱點話題
- 金融財經
- ↳ 地產
- ↳ 加密貨幣
- ↳ 香港股市
- ↳ 美國股市
- ↳ 投資策略
- 海外生活
- ↳ 活動
- ↳ 組織
- ↳ 美國 USA
- ↳ 北加州 Northern California
- ↳ LA, San Diego, Southern California
- ↳ 德薩斯克 Texas
- ↳ Austin Texas
- ↳ Houston
- ↳ Dallas
- ↳ Frisco
- ↳ Plano
- ↳ 紐約 New York
- ↳ 亞利桑那 Arizona
- ↳ 西雅圖 Seattle
- ↳ Sacramento
- ↳ Washington DC
- ↳ Atlanta
- ↳ Boston
- ↳ Chicago
- ↳ DC Maryland Virginia
- ↳ Florida
- ↳ Las Vegas
- ↳ Michigan
- ↳ Minnesota
- ↳ North Carolina
- ↳ Pennsylvania
- ↳ Philadelphia
- ↳ 英國 England
- ↳ Aberdeen
- ↳ Aylesbury
- ↳ Birmingham
- ↳ Bishop’s Stortford
- ↳ Bolton
- ↳ Brighton
- ↳ Bristol
- ↳ Brunswick
- ↳ Cambridge
- ↳ Cardiff
- ↳ Chichester
- ↳ Colchester
- ↳ 克魯 Crewe
- ↳ Durham
- ↳ Edinburgh
- ↳ Exeter
- ↳ Glasgow
- ↳ Guildford
- ↳ 北愛爾蘭 Ireland
- ↳ Kingston
- ↳ Leeds
- ↳ Liverpool
- ↳ 曼徹斯特 Manchester
- ↳ Milton Keynes
- ↳ 倫敦 London
- ↳ Newcastle
- ↳ Nottingham
- ↳ Oxford
- ↳ Reading
- ↳ Scotland
- ↳ Sheffield
- ↳ Solihull
- ↳ Southampton
- ↳ St. Albans
- ↳ Sutton
- ↳ Swansea
- ↳ Swindon
- ↳ Tunbridge Wells
- ↳ Warrington
- ↳ Watford
- ↳ Yorkshire
- ↳ Eastbourne
- ↳ Wales
- ↳ 加拿大 Canada
- ↳ 多倫多 加拿大 Toronto Canada
- ↳ 溫哥華 加拿大 Vancouver Canada
- ↳ Calgary
- ↳ Edmonton
- ↳ Winnipeg
- ↳ 滿地可
- ↳ Halifax
- ↳ Ottawa
- ↳ 澳洲 Australia
- ↳ 悉尼 澳洲 Sydney Australia
- ↳ Brisbane
- ↳ Melbourne
- ↳ Victoria
- ↳ 珀斯 Perth
- ↳ Adelaide
- ↳ Gold Coast
- ↳ Christchurch
- ↳ 坎培拉 Canberra
- ↳ Macgregor
- ↳ 台灣
- ↳ 德國
- ↳ 日本
- ↳ 紐西蘭
- ↳ 歐洲
- ↳ 韓國
- 各行各業
- ↳ 會計 Accounting
- ↳ 金融 Finance
- ↳ 工作面試 Jobs Interview
- ↳ 建造 Construction
- ↳ 教育 Education
- ↳ 設計 Design
- ↳ 工程 Engineering
- ↳ 飲食 Food and Drive
- ↳ 信息技術 IT
- ↳ 物流 Logistics
- ↳ 醫療 Health
- ↳ 零售 Retail
- ↳ 製造業 Manufacturing
- ↳ 搵工討論
- ↳ 創業
- ↳ 房地產 Real Estates
- ↳ 求職廣告
- ↳ 職位空缺廣告
- ↳ 公務員
- ↳ Software
- ↳ Hardware
- ↳ 各行各業討論
- ↳ 參軍
- 男女關係
- ↳ 婚後討論
- ↳ 戀愛討論
- ↳ 愛情廣告 - X找Y
- 興趣
- ↳ 寵物
- ↳ 烹飪
- ↳ 電影
- ↳ 汽車 Auto
- ↳ 美容心得
- ↳ 體育世界
- ↳ 貼圖影片
- ↳ 學術文化
- ↳ 數碼科技
- ↳ 影視娛樂
- ↳ 電腦遊戲
- ↳ 購物貼士
- ↳ 軍事
- ↳ 紫微斗數
- ↳ 健康醫療
- ↳ 旅遊探險
- ↳ 音樂
- ↳ 家庭與兒童教育
- 校園
- ↳ 美國大學
- ↳ 英國大學
- ↳ 海外大學
- ↳ 高中和小學
- 光復香港
- ↳ 組織
- ↳ 活動
- ↳ 新聞
- ↳ 討論
- ↳ 黑警/親共人士資料
- ↳ 加拿大
- ↳ 美國
- ↳ 英國
- ↳ 黑警
- ↳ 被捕人士收信部
- ↳ 文宣
- ↳ 科技資訊
- ↳ 中國民主運動
- ↳ 法庭新聞
- 黃色經濟圈
- ↳ 推薦
- ↳ 投訴
- ↳ 活動
- ↳ 討論
- ↳ 店舖資訊
- 管理處
- ↳ 投訴部
- ↳ 常問問題
-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