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憂鬱之島》更憂鬱的故事:香港,在我們心中,是怎樣的存在?】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0, 2022 7:18 am
【比《憂鬱之島》更憂鬱的故事:香港,在我們心中,是怎樣的存在?】
在香港,未能上映的影片《憂鬱之島》,近日經評論人顏純鈎的一則點評,而引起影片「洗白」六七暴動的爭議。作者陳子雲認為,《憂鬱之島》是一場以新的進路探索、理解、再發現「香港」的建構的過程。
為甚麼要這樣做?還是得回到也斯的疑問。收錄於《游離的詩》的〈形像香港〉,描繪不同人對香港的想像。在法國研究安那其(無政府主義)的人眼中的香港,北京記者書寫「資本主義社會裏的狗和色情雜誌」,以為自己是張愛玲的台灣作家,要書寫想像中的香港。那些想像卻總是無關於真實的香港,而我城容讓五湖四海匯流至此,「雜在別人的話中/為甚麼有些話無法言說?」
電影中,三生四世香港人,在重演中讓彼此的記憶與傷痕滲透,勾勒出一種思考香港的新路——猶如地質年代般,指認出我們每代香港人所生活的時間並非孤立。陳梓桓探問香港歷史的意圖,不純粹是關心香港的過去,反而他想了解,去問這個地方的昨天、今天、明天,有沒有可能打開新的維度去理解它?https://bit.ly/3hr5d5s
在香港,未能上映的影片《憂鬱之島》,近日經評論人顏純鈎的一則點評,而引起影片「洗白」六七暴動的爭議。作者陳子雲認為,《憂鬱之島》是一場以新的進路探索、理解、再發現「香港」的建構的過程。
為甚麼要這樣做?還是得回到也斯的疑問。收錄於《游離的詩》的〈形像香港〉,描繪不同人對香港的想像。在法國研究安那其(無政府主義)的人眼中的香港,北京記者書寫「資本主義社會裏的狗和色情雜誌」,以為自己是張愛玲的台灣作家,要書寫想像中的香港。那些想像卻總是無關於真實的香港,而我城容讓五湖四海匯流至此,「雜在別人的話中/為甚麼有些話無法言說?」
電影中,三生四世香港人,在重演中讓彼此的記憶與傷痕滲透,勾勒出一種思考香港的新路——猶如地質年代般,指認出我們每代香港人所生活的時間並非孤立。陳梓桓探問香港歷史的意圖,不純粹是關心香港的過去,反而他想了解,去問這個地方的昨天、今天、明天,有沒有可能打開新的維度去理解它?https://bit.ly/3hr5d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