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藍圖:第四章|國際線與國際跣】
發表於 : 週五 3月 17, 2023 4:21 pm
【光復藍圖:第四章|國際線與國際跣】
2019年如水起義(反送中)其中一個特點是,是面向國際。為港爭取國際支持、抗衡中共影響是「國際線」的核心目標。2019年後它的存在看似理所當然,但作為一種策略,它的規模和受港人重視程度,是2019年前所有香港事件都不能比擬的。
國際線主要透過(1)民間外交、(2)國際社會(傳媒)對香港的關注槓桿出龐大壓力,對中共施壓,甚至削弱它。
對於地理上缺乏戰略縱深的香港來說,我們先天上不可能像美國、烏克蘭等國土遼闊的國家般以空間換取時間,與大國數以十萬、百萬軍隊拉鋸。相對的,「國際線」是香港人善用自身國際利益與大國地緣政治間的張力之策略及產物。
香港社會從G20登報起,無疑對國際政治的興趣爆發地增加;直至2020年美國政府正式制裁香港及中共、英澳加三國提供救生艇計劃為止,坊間對國際線的興趣與憧憬達至高峰。
▍國際政治的計算
有些人喜歡說『國際政治是純粹的利益計算;有更多地方比香港更慘,所以香港人「賣慘」也沒用。』
固然,世上有更多地方如阿富汗比香港更慘,但當年港人錯信中共的痛苦第一身經歷與代價,對民主國家陣營有很大參考價值,對鞏固對華強硬方針有借鏡之用,非純粹賣慘。
另一方面,政治不只是全然利益計算。個人傾向把各國政治人物略略分為三類:
(1)只以利益為行動依據的政客
(2)一半以利益,一半以道德為行動依據的政治人物
(3)全然受道德感召為行動依據的政治人物
無論在哪個國家倡議,我們都是先取易後取難,首先尋覓第三類(有熱情,從道德層面理解並支持香港)的政治人物作突破口;然後擴展網絡,逐步倡議說服第二類一半半的政治人物,最後就是說服第一類(只以利益為行動依據)的政客。
舉個具體例子,2017年,在香港議題還沒甚利益可言之時期已支持Hong Kong Watch成立的Lord Paddy Ashdown、Lord Patten彭定康等人便是有熱情,從道德層面理解並支持香港的政治人物。香港人有這類人支持是一種幸運。
▍國際線現況
在如今的低潮期,儘管舉步維艱,國際線仍以兩條主軸持續行動。
Hong Kong Watch、HKDC、許智峯、各地組織等繼續「擴展國際連結」,維持在情感上、道德上對香港的支持,爭取各層級制裁。幸運一點的,則以過往建立的網絡與香港餘溫,成功改革部分簽證政策,支持港人。
另一邊廂亦有港人組織或個人以「削弱中共」為重心行動,如英國諾定咸、紐卡素地區港人組織發起斷絕姊妹城市計劃。
中期而言,散居各國的港人把其中一個目標定為取代已淪為滲透工具的「香港經貿辦」是可取之舉。美國港人早前在華盛頓成功抗衡香港經貿辦的大外宣,令人鼓舞,是很好的一步。
長遠而言,國際線所做的一切理應是一方面(1)打擊中共,令中共瓦解的日子盡快來臨,一方面(2)於下次爆發香港起義時,爭取各國承認香港起義者的正當性;就像1990年的立陶宛與2008年的科索沃。
▍國際線的局限
國際線不是萬能的,它總有極限和局限性。
第一,沒有本土抗爭,國際線於香港議題上舉步維艱。一直以來都是香港本土抗爭併發的能量為國際線注入燃料。就像一支火箭,燃料耗盡後,國際線這支火箭也飛得不遠。所以如果說BNO簽證不是香港手足打回來的話,可謂大錯特錯。
第二,無論國際倡議工作多成功,種種現實因素下,例如各國仍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烏克蘭戰爭、英國國力衰退等,西方斷不會貿然為香港出兵。有些KOL為了流量語不驚人誓不休,彷彿英美隨時會出兵香港,其實和現實情況相距甚遠。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逐漸減低各國對中國市場之依賴,解除各國的行動束縛。
▍國際跣?
之所以有某些人戲稱「國際線」為「國際跣」,個人覺得關鍵在於個別政治人物是不是假港人之名「倒米」。
例如會不會有人向國際扭曲港人願景?會不會把香港議題由「跨黨派支持」變成「單一黨派支持」的燙手山芋?會不會有人為了鞏固個人影響力,而不擇手段?只要問心無愧,真的沒有做這些事,自然不是「國際跣」。
就此,個人極度反對任何人把香港變成「單一黨派支持」的議題。基本上,各國主流的左右派政黨都有對華鷹派、鴿派。缺乏深入了解便盲目地把個別政黨貼上「奶共」標籤是極不明智之舉。個別政客盲目「奶共」的話,狙擊那些人即可,無須一竹篙打一船人。
▍小結
自2019年,筆者除了主力專注協助、連結各國規模較小的港人組織,也有倡議減輕依賴中國市場,進行一帶一路方面的工作、研究。個人觀察到香港的民間外交不再由香港政治圈全然控制,而是自然而然地分為「社運圈政治明星國際線」和「草根國際線」。理論上,兩者可互補不足。但願之後,國際線也是朝兩者融合的方向發展,迎來重光的一天。
.
.
.
#hongkong
#homekong
#hkig
2019年如水起義(反送中)其中一個特點是,是面向國際。為港爭取國際支持、抗衡中共影響是「國際線」的核心目標。2019年後它的存在看似理所當然,但作為一種策略,它的規模和受港人重視程度,是2019年前所有香港事件都不能比擬的。
國際線主要透過(1)民間外交、(2)國際社會(傳媒)對香港的關注槓桿出龐大壓力,對中共施壓,甚至削弱它。
對於地理上缺乏戰略縱深的香港來說,我們先天上不可能像美國、烏克蘭等國土遼闊的國家般以空間換取時間,與大國數以十萬、百萬軍隊拉鋸。相對的,「國際線」是香港人善用自身國際利益與大國地緣政治間的張力之策略及產物。
香港社會從G20登報起,無疑對國際政治的興趣爆發地增加;直至2020年美國政府正式制裁香港及中共、英澳加三國提供救生艇計劃為止,坊間對國際線的興趣與憧憬達至高峰。
▍國際政治的計算
有些人喜歡說『國際政治是純粹的利益計算;有更多地方比香港更慘,所以香港人「賣慘」也沒用。』
固然,世上有更多地方如阿富汗比香港更慘,但當年港人錯信中共的痛苦第一身經歷與代價,對民主國家陣營有很大參考價值,對鞏固對華強硬方針有借鏡之用,非純粹賣慘。
另一方面,政治不只是全然利益計算。個人傾向把各國政治人物略略分為三類:
(1)只以利益為行動依據的政客
(2)一半以利益,一半以道德為行動依據的政治人物
(3)全然受道德感召為行動依據的政治人物
無論在哪個國家倡議,我們都是先取易後取難,首先尋覓第三類(有熱情,從道德層面理解並支持香港)的政治人物作突破口;然後擴展網絡,逐步倡議說服第二類一半半的政治人物,最後就是說服第一類(只以利益為行動依據)的政客。
舉個具體例子,2017年,在香港議題還沒甚利益可言之時期已支持Hong Kong Watch成立的Lord Paddy Ashdown、Lord Patten彭定康等人便是有熱情,從道德層面理解並支持香港的政治人物。香港人有這類人支持是一種幸運。
▍國際線現況
在如今的低潮期,儘管舉步維艱,國際線仍以兩條主軸持續行動。
Hong Kong Watch、HKDC、許智峯、各地組織等繼續「擴展國際連結」,維持在情感上、道德上對香港的支持,爭取各層級制裁。幸運一點的,則以過往建立的網絡與香港餘溫,成功改革部分簽證政策,支持港人。
另一邊廂亦有港人組織或個人以「削弱中共」為重心行動,如英國諾定咸、紐卡素地區港人組織發起斷絕姊妹城市計劃。
中期而言,散居各國的港人把其中一個目標定為取代已淪為滲透工具的「香港經貿辦」是可取之舉。美國港人早前在華盛頓成功抗衡香港經貿辦的大外宣,令人鼓舞,是很好的一步。
長遠而言,國際線所做的一切理應是一方面(1)打擊中共,令中共瓦解的日子盡快來臨,一方面(2)於下次爆發香港起義時,爭取各國承認香港起義者的正當性;就像1990年的立陶宛與2008年的科索沃。
▍國際線的局限
國際線不是萬能的,它總有極限和局限性。
第一,沒有本土抗爭,國際線於香港議題上舉步維艱。一直以來都是香港本土抗爭併發的能量為國際線注入燃料。就像一支火箭,燃料耗盡後,國際線這支火箭也飛得不遠。所以如果說BNO簽證不是香港手足打回來的話,可謂大錯特錯。
第二,無論國際倡議工作多成功,種種現實因素下,例如各國仍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烏克蘭戰爭、英國國力衰退等,西方斷不會貿然為香港出兵。有些KOL為了流量語不驚人誓不休,彷彿英美隨時會出兵香港,其實和現實情況相距甚遠。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逐漸減低各國對中國市場之依賴,解除各國的行動束縛。
▍國際跣?
之所以有某些人戲稱「國際線」為「國際跣」,個人覺得關鍵在於個別政治人物是不是假港人之名「倒米」。
例如會不會有人向國際扭曲港人願景?會不會把香港議題由「跨黨派支持」變成「單一黨派支持」的燙手山芋?會不會有人為了鞏固個人影響力,而不擇手段?只要問心無愧,真的沒有做這些事,自然不是「國際跣」。
就此,個人極度反對任何人把香港變成「單一黨派支持」的議題。基本上,各國主流的左右派政黨都有對華鷹派、鴿派。缺乏深入了解便盲目地把個別政黨貼上「奶共」標籤是極不明智之舉。個別政客盲目「奶共」的話,狙擊那些人即可,無須一竹篙打一船人。
▍小結
自2019年,筆者除了主力專注協助、連結各國規模較小的港人組織,也有倡議減輕依賴中國市場,進行一帶一路方面的工作、研究。個人觀察到香港的民間外交不再由香港政治圈全然控制,而是自然而然地分為「社運圈政治明星國際線」和「草根國際線」。理論上,兩者可互補不足。但願之後,國際線也是朝兩者融合的方向發展,迎來重光的一天。
.
.
.
#hongkong
#homekong
#hk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