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社區動物友善城市概念~

發表於 : 週四 4月 20, 2023 9:26 pm
emily
社區動物友善城市概念~

睇Harry Potter 3本外傳啦~ 每本外傳都會提及書收益20%捐俾英國慈善機構Comic Relief,80%捐俾J.K.羅琳成立嘅公益團體Lumos基金會。

//
八百萬,這就是全球在幼年時期待過這種收養機構孩童的數目,這些機構主要都是孤兒院。不過,這些孩子並不是孤兒,他們有深愛他們、想要跟他們在一起的家人,但家貧、先天障礙或來自弱勢族裔的家庭,使得他們得不到太多協助。

我們在Lumos基金會發現並實際實行的是很創新的事情,我們的花費更少、效果更成功,我們關閉孤兒院,將收容機構的資金轉去使用在社區型的服務上,能夠在孩子所屬的家中支持他們。

在過往幾十年裡,對於脆弱的孩童及家庭來說,孤兒院是他們想到的第一個選項。

雖然孤兒院都是出於善意而存在,但無論社工或工作人員多麼努力,他們都沒有辦法取代孩子的家人。少數工作人員必須照顧太多孩子,難免會有幾個小時,孩子接受不到刺激,甚至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都沒有。

許多國家現在都開始改變,與其將孩子送去孤兒院,還不如提供協助,讓孩子能夠待在原生家庭,待在社區裡。

歐盟及其他大型捐贈人現在明白收養機構不是唯一的答案,紛紛將資金轉向到社區型的支援服務之中。

改變現狀需時間、政治因素、公共意志的介入,還需要挑戰現有孤兒院概念及實際狀況之間的落差:收養機構 ❌必須 ❌最適合的歸宿 ❌最經濟的解決方案

Lumos想在2050年以前,全世界不再有孩子住在安置機構,將孤兒院塵封進它們所屬的歷史書籍之中。
//

//紅字//係我喺《吟遊詩人皮陀故事集》之中最後介紹Lumos基金會果章抄出黎😊其實我真係冇接觸過孤兒院或者兒童收養機構,童樂居確實揭露左收養機構嘅陰暗面,但或者我地只會諗點樣可以加強機構嘅監管、支援,增加人手,但原來個方向係應該扭向治根而非治本,要去支援有困難嘅家庭同社區,而非着重於依賴本來一切皆好時就無須存在的收養機構。

我一路睇都一直勾起我做開動物義工嘅機構NPV灌輸俾我嘅社區動物理念。

香港都有唔少動物收容所,貓狗都多,好多有心人,有啲甚至傾盡家產去維持收留所嘅運作。奈何通常都係幾個員工應付幾十隻甚至百幾隻動物,有時面對義工人手不足、出席率不高的情況,真係無論幾有心,都好難確保入面每隻動物可以有最好嘅照顧(例如冇足夠義工幫手放狗)。動物收容所長遠黎講唔係一個解決社區動物「問題」嘅最適合方法,亦永遠不能根治「問題」,認真,收得落幾多隻,收唔落果啲點?

流浪貓狗真係一個問題?若然呢個議題之中存在住問題,咁要解決嘅係流浪貓狗定係因為觀念、態度不正確而產生嘅果個問題?

首先學識嘅係要正名。佢地出生於社區嘅街上或山上,然後生活於幾條固定嘅街巷、山頭,果度就係佢地嘅家,佢地係同我地一齊分享緊呢個地方、呢個社區,所以可以稱呼佢地作「社區動物」以取代「流浪動物」。嘗試透過改變稱謂去抹走一啲偏見、誤解、疏離同拒絕,注入番融合、接納嘅態度同感覺。

既然佢地係屬於社區、街巷、山頭,我地要做嘅就唔係諗要一間或好多間收容所去裝哂佢地、安置佢地,反而係幫助佢地係社區生活,同時確切了解同解決人同動物嘅衝突問題。

貓狗嘅繁殖能力驚人,但佢地並非野生動物,社區貓狗大多聚落近民居,佢地冇覓食能力,通常靠人餵飼。我地連現存嘅社區動物都未嘗照顧好,安危、三餐溫飽、居地……更難去講佢地生出黎嘅下一代。絕育做嘅係控制數目,避免更多小動物落入苦困之中,亦避免佢地嘅數目無法控制地暴增,加劇人同動物之間嘅衝突。

就我所知(戴頭盔),政府暫時係做社區動物絕育方面係冇明確嘅政策、方向、討論同埋資金資助(愛協唔係一個政府機構,但係同政府有最多關聯嘅動物機構)。我暫時知NPV非牟利獸醫協會有幫社區貓、狗做免費絕育。我跟過佢地入夜後去村屋附近捕捉社區貓,再帶貓番去獸醫診所中心,佢地會將貓絕育,再將貓放回同一個捕捉點。捕捉Trap - 絕育Neuter - 放回Release - TNR 就係社區動物絕育嘅簡稱同理念😊 佢地亦有上獅子山捉狗同餵糧。獅子山嘅社區狗係以前黃大仙木屋區遷拆後被遺留嘅看門狗,但狗隻係山上大量繁殖,夜晚嘅吠叫聲亦有對附近居民造成滋擾,以絕育去減控數量無疑對人狗都有利。我有跟NPV去慈雲山做問卷調查,想得知狗隻仍否帶來很大滋擾,機構亦想借此成功之舉告訴政府,絕育是一有效方法,希望可撥資源及不要趕盡殺絕!(絕大部分居民都沒有認為現時的狗隻有造成很大的滋擾。)

除了做問卷調查,亦有同時作公眾教育,同居民講解社區狗於獅子山的由來以及現已採取有效方法去控制數目,盼居民了解不對社區狗作出投訴。亦有人會於掃墓拜山時節去作教育,呼籲拜山人士不要對附近狗隻作出投訴以免牠們被漁署帶走,惹上殺身之禍!(請大家也不要舉報野豬😭

有很多好心人士會餵飼社區貓狗,但遺留吃剩的飼料會引致衛生問題,加劇鼠患,所以收拾餵完的餵飼料亦是餵飼人的責任。有人會以發泡膠等物資為社區貓建一小屋去保暖、安睡、遮風擋雨。這都是我們可以為社區貓狗所做之事❤️

要打造社區動物友善城市不見得需要人人喜愛及幫助動物,做到不騷擾、不傷害、不將家中動物棄養,已經不錯!面對惡意騷擾、傷害及棄養動物之人士,望政府在立法、執法及刑罰上有更認真嚴謹地制定及執行。哈,可確是如民主進程不進反退,看那被報案的野豬,殺殺殺,手法純熟,見慣不怪,皆因每年被人道毀滅的貓狗等數量駭人。

若說更遙不可及的,是那妄想的餵糧機及動物避難處,保牠們溫飽就好,不過確實難以執行😆光想像就已一連串問題!但總要做好現在能做的,繼續追一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願景。

政府至少可以撥資助去支援絕育及現有收容所吧,踢此頑石難過登天😆唯有於民間先告訴民眾社區動物友善的意識😊若它不做,我們做!反正沒有我們,它甚麼都不是。

正如羅琳的Lumos基金會的盼望,我亦希望動物收容所不是社區動物的唯一答案,民間及政府應將資金用於社區型的服務上及社區動物友善城市的理念傳給大家,最終目標是關閉收容所,將收容所塵封進它們所屬的歷史書籍之中。(😆真‧搬字過紙,但確真如是😊

莉莉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