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小燕子有啲野想同大家分享吓🕊️💌

發表於 : 週五 6月 09, 2023 7:56 pm
emily
小燕子有啲野想同大家分享吓🕊️💌
—————————————————-—————————————
To all:
在6月2日的晚上,我從收音機的新聞報道得知荷里活廣場發生的悲劇,在此我不說詳情,相信大家獲得的資訊比我更多。尋日閱讀明報時得知事件更多細節,頓時心感生命的無常及偶然性,2條年輕的生命就此被強行奪去……希望逝者的親朋有足夠強大的心靈面對傷痛及挑戰。

我閱讀時留意到兇手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這令我腦中萌生了另外一個關注點 — 精神病污名化(stigmatisation)。讀到這裡的人或會質疑是否有精神病就不能批評?絕對不是,我關注的是大眾或會把患者和暴力罪案畫上等號,亦即是會在這件事中留言:「緊係啦,佢有精神病架嘛。」的人,他們亦是我這篇文章的main target reader。

現今世代越來越多人患上不同種類的精神病,根據醫管局數字,單是去年4月至今年3月便有逾5萬宗新症,當中有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抑鬱症(depression)、及躁鬱症(bipolar)等等。(想瞭解更多的人可查看DSM-5[Diagnostic Statistical Manual-5],該書收錄了所有精神病種類及病徵,但請不要憑書自診)。

隨著精神病患者有上升趨勢,大眾也應對精神病有更深入的瞭解,除了可以更瞭解自己的精神健康,更能留意身邊的人有沒有求診的需要。曾經有朋友問我:「焦慮症會唔會變做精神病架?」,我有點不解問:「你眼中甚麼為之精神病?」她回答:「會發癲對住空氣大叫呀,又打人呀嗰啲。」,看來她不知道焦慮症本來就是精神病的一種,更不自覺地把它和瘋癲/暴力畫上等號。

精神病患者≠有暴力傾向

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我想堅定地跟大家說:絕大部份的精神病患者都沒有暴力傾向,而且過往的傷人案和謀殺案大部分都非患者所為,我們更不該假設兇手一定有精神病才會殺人,這是非常簡單的邏輯推論,我們不應因今次的悲劇而認定患者危害社會。

我承認我的年資並不高,但我在病房/外展服務中照料過的患者都是富有同理心及善良的人,他們當中有些人的生活習慣會跟大眾有分別,但絕大部份的他們也無傷害別人之意。當我仍是一名學護時,有一位躁鬱症患者偷偷跟我說她也想報讀精神科護士學位,因為她深知失眠及住院的痛苦,她也想以她的經驗幫助別人,我那一刻先不管她是否因為情緒高興才萌生這想法,這想法仍是以善意為首的。試用同理心想像一下,要是她看見或聽見「精神病,唔怪得殺人啦」會有何感受?或許有人會說:「講句野姐,洗乜咁認真?」,我們本應認真看待世界,認真對待周圍的人,這樣才能令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更緊密,也能締造一個更有利患者重投社會的氣氛。

預防悲劇再次發生

除了今次悲劇,還有患者自殘/自殺和照顧者承受不住壓力而和患者同歸於盡的悲劇。這全是可避免的,例如更留意身邊的人及最重要的一項——讓他們知道有人願意聆聽,不作批評地聆聽,他們一路累積的壓力。聆聽的同時亦能了解患者/照顧者有沒有求醫的需要,例如是說聽到有聲音迫使他傷害別人/自己、說有自殺念頭/計劃、從說話中感到對方對生命沒有希望等等,每個人也有拯救一個受傷靈魂的力量,只要你願意了解、學習和踏出第一步。

最後,望2位逝者安息,也願其家人和朋友得到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