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記》(二)
發表於 : 週三 8月 02, 2023 12:29 am
《上班記》(二)
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一間新媒體公司上班。這間公司裏有着一些年輕團隊,經營不同的社交媒體和專頁,其中一個承接項目為一個推廣閱讀文化的網上媒體。這是一個由本地某間大型地產商推動的社會責任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新媒體接觸年輕受眾推廣書本文化,並將項目外判予我的前公司作為營運方。除了經營社交媒體和網頁外,亦有出版實體雜誌。我參與時項目已營運將近一年。因為涉及出版事務,公司將那一年的營運交付予集團旗下的一間出版社及其員工負責。然而一年將近,投資方不滿媒體的Facebook專頁最終人數只有不足七千人,於是表明項目需在進行中期評估前,即是三個月後,將專頁的人數翻倍,項目才不會中止。公司管理層決定將項目中的社交媒體一環獨立處理,交付公司中的年輕團隊負責,然而公司的員工本來已做着別的項目,分身不暇,因此需要增聘人手。我就在朋友的介紹下接受了這份工作。
那時候的我苦思着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才華又是否在拍片方面。同時收入不穩定,Youtube事業遇上樽頸都是讓我接受這份工作的原因。當然這意味着我將會需要重新分配時間,Youtube的產量會變得不穩定,亦要兼顧一些幕後工作。但同時這份工作是負責單一轉案,有明確的期限,對於大學畢業後從未到過辦公室工作的我來說是一個新嘗試。更何況,要說起自己擅長的領域,除了拍片,那應該是社交媒體。現在的這一份工作或許能讓我放下以往一些自設的限制,以一個更客觀的視野將我這個世代社交媒體的理解實踐出來。再加上大學畢業後我其實很少再看書,離開大學以後有時感到連大腦也跟着坍塌,重新接觸文學對我來說可能會開啟一些新的想法與道路。
我沒有打算放棄經營自己的頻道,只是我認為有必要透過一些什麼增值自己,或者在那段感到很迷惘的日子思考自身的價值何在。其實自從第一年以來,頻道也有過佳績,譬如說與前女友拍攝的北韓遊記就吸引了許多媒體報道,亦成為至今頻道上最多觀看次數的影片。我確實找到一樣我比較擅長,而又能吸引到觀眾的影片類型,那就是旅遊與遊記。我逐漸建立起比以往穩定的廣告客戶群,當中包括一些相機牌子、旅遊網站、航空公司等。但即使如此,我的心還是無法安定下來,害怕聚光燈隨時熄滅。置入廣告的影片更令人憂心,因為若然成績未如理想,大概我也隨時可以被取代吧。我認為下一個自媒體時代必然是專才崛起的時代,當攝影技術普及化,每人都可搞着一部相機當Youtuber時,有價值的網絡內容將由各行業的專才提供。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除了娛樂和綜藝外,有各行各業擁有着專業知識的創作者提供着免費、富教育意義又有趣的內容,如記者、室內設計師、處事、調酒師等等。時至今日,香港似乎仍然缺少了這一些面向的創作者,背後原因很多,但我想缺乏閒暇是一個很重要的普遍因素吧。無論如何,那時候我認為我必須要用手一些專長和個人特色,才不會在將來被時代淘汰。
上班第一天,我從元朗住家搭乘接駁巴士到元朗市中心,再轉乘九巴前往新蒲崗。這段路程差不多要一個小時,一天過來就有兩小時花在交通了。在巴士上,大多數日子都是塞着耳筒,聽着隨機的流行歌曲趕快補眠。雖然我是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接下這份工作(合約也是),但見工時老闆就表明了到辦公室上班是必要條件,因為需要與團隊中的其他人合作,例如文案寫手、插畫師等。確實要是公司缺乏這些資源和合作伙伴,我可沒信心在三個月內將專頁人數翻倍。踏進辦公室,我很快便認識了其他人,他們亦知道我是為這個項目而增聘的人手。那個早上我們開了一個會議交流想法及制定執行計劃。辦公室裡都是和我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其實要發現箇中問題並不困難,甚至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未來年輕人就是這些平台的用家,從用家角度出發就能看出很多能夠改善的地方。
之前提及過,這個媒體有出版實體雜誌,亦設立了網站張貼每期的專題內容和專欄。一直以來,社交媒體的作用被視為是宣傳雜誌和引導網站流量的工具。專頁的帖文大都是從雜誌內容擷取摘要,再貼上網站連結。從經營者角度,這種做法合理不過,同時礙於原來的人手不足,每個月僅僅制定專題、進行人物採訪、邀稿、處理出版的事宜已經耗費大量人力和資源。雜誌和其內容就是這個媒體最核心之處,腳踏實地宣傳這一部分想必就能吸引到追隨者。然而在用家角度,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單一乏味,沒有配上圖像,根本毫不吸引。少量的人物訪談影片亦製作參差,內容沉悶,連收音也充滿雜音,再加上在Facebook張貼外來連結的觸及率早已被大力打壓,這種經營方式只能說是徒勞無功,很多帖文只有二、三十個,甚至個位數的點讚。我和公司中其他人交換了想法,我們認為需要為專頁生產一些符合社交媒體生態的內容。為了避免混亂和衝突,原本出版社的團隊會繼續以他們的方式推出帖文,我們的團隊即會另外生產內容,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我們堅持這些新的帖文需要由我們作主,不會單純以宣傳雜誌和網站為主軸。我的想法很簡單:這些帖文需要以有趣的方式接觸到目標受眾,吸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點進專頁了解更多。這樣才是經營社交媒體的正確做法。最重要的不僅僅是一本雜誌、一個網站,而是整個品牌去經營並且建立起影響力。
(待續)
aumanyick
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一間新媒體公司上班。這間公司裏有着一些年輕團隊,經營不同的社交媒體和專頁,其中一個承接項目為一個推廣閱讀文化的網上媒體。這是一個由本地某間大型地產商推動的社會責任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新媒體接觸年輕受眾推廣書本文化,並將項目外判予我的前公司作為營運方。除了經營社交媒體和網頁外,亦有出版實體雜誌。我參與時項目已營運將近一年。因為涉及出版事務,公司將那一年的營運交付予集團旗下的一間出版社及其員工負責。然而一年將近,投資方不滿媒體的Facebook專頁最終人數只有不足七千人,於是表明項目需在進行中期評估前,即是三個月後,將專頁的人數翻倍,項目才不會中止。公司管理層決定將項目中的社交媒體一環獨立處理,交付公司中的年輕團隊負責,然而公司的員工本來已做着別的項目,分身不暇,因此需要增聘人手。我就在朋友的介紹下接受了這份工作。
那時候的我苦思着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才華又是否在拍片方面。同時收入不穩定,Youtube事業遇上樽頸都是讓我接受這份工作的原因。當然這意味着我將會需要重新分配時間,Youtube的產量會變得不穩定,亦要兼顧一些幕後工作。但同時這份工作是負責單一轉案,有明確的期限,對於大學畢業後從未到過辦公室工作的我來說是一個新嘗試。更何況,要說起自己擅長的領域,除了拍片,那應該是社交媒體。現在的這一份工作或許能讓我放下以往一些自設的限制,以一個更客觀的視野將我這個世代社交媒體的理解實踐出來。再加上大學畢業後我其實很少再看書,離開大學以後有時感到連大腦也跟着坍塌,重新接觸文學對我來說可能會開啟一些新的想法與道路。
我沒有打算放棄經營自己的頻道,只是我認為有必要透過一些什麼增值自己,或者在那段感到很迷惘的日子思考自身的價值何在。其實自從第一年以來,頻道也有過佳績,譬如說與前女友拍攝的北韓遊記就吸引了許多媒體報道,亦成為至今頻道上最多觀看次數的影片。我確實找到一樣我比較擅長,而又能吸引到觀眾的影片類型,那就是旅遊與遊記。我逐漸建立起比以往穩定的廣告客戶群,當中包括一些相機牌子、旅遊網站、航空公司等。但即使如此,我的心還是無法安定下來,害怕聚光燈隨時熄滅。置入廣告的影片更令人憂心,因為若然成績未如理想,大概我也隨時可以被取代吧。我認為下一個自媒體時代必然是專才崛起的時代,當攝影技術普及化,每人都可搞着一部相機當Youtuber時,有價值的網絡內容將由各行業的專才提供。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除了娛樂和綜藝外,有各行各業擁有着專業知識的創作者提供着免費、富教育意義又有趣的內容,如記者、室內設計師、處事、調酒師等等。時至今日,香港似乎仍然缺少了這一些面向的創作者,背後原因很多,但我想缺乏閒暇是一個很重要的普遍因素吧。無論如何,那時候我認為我必須要用手一些專長和個人特色,才不會在將來被時代淘汰。
上班第一天,我從元朗住家搭乘接駁巴士到元朗市中心,再轉乘九巴前往新蒲崗。這段路程差不多要一個小時,一天過來就有兩小時花在交通了。在巴士上,大多數日子都是塞着耳筒,聽着隨機的流行歌曲趕快補眠。雖然我是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接下這份工作(合約也是),但見工時老闆就表明了到辦公室上班是必要條件,因為需要與團隊中的其他人合作,例如文案寫手、插畫師等。確實要是公司缺乏這些資源和合作伙伴,我可沒信心在三個月內將專頁人數翻倍。踏進辦公室,我很快便認識了其他人,他們亦知道我是為這個項目而增聘的人手。那個早上我們開了一個會議交流想法及制定執行計劃。辦公室裡都是和我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其實要發現箇中問題並不困難,甚至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未來年輕人就是這些平台的用家,從用家角度出發就能看出很多能夠改善的地方。
之前提及過,這個媒體有出版實體雜誌,亦設立了網站張貼每期的專題內容和專欄。一直以來,社交媒體的作用被視為是宣傳雜誌和引導網站流量的工具。專頁的帖文大都是從雜誌內容擷取摘要,再貼上網站連結。從經營者角度,這種做法合理不過,同時礙於原來的人手不足,每個月僅僅制定專題、進行人物採訪、邀稿、處理出版的事宜已經耗費大量人力和資源。雜誌和其內容就是這個媒體最核心之處,腳踏實地宣傳這一部分想必就能吸引到追隨者。然而在用家角度,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單一乏味,沒有配上圖像,根本毫不吸引。少量的人物訪談影片亦製作參差,內容沉悶,連收音也充滿雜音,再加上在Facebook張貼外來連結的觸及率早已被大力打壓,這種經營方式只能說是徒勞無功,很多帖文只有二、三十個,甚至個位數的點讚。我和公司中其他人交換了想法,我們認為需要為專頁生產一些符合社交媒體生態的內容。為了避免混亂和衝突,原本出版社的團隊會繼續以他們的方式推出帖文,我們的團隊即會另外生產內容,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我們堅持這些新的帖文需要由我們作主,不會單純以宣傳雜誌和網站為主軸。我的想法很簡單:這些帖文需要以有趣的方式接觸到目標受眾,吸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點進專頁了解更多。這樣才是經營社交媒體的正確做法。最重要的不僅僅是一本雜誌、一個網站,而是整個品牌去經營並且建立起影響力。
(待續)
aumany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