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別讓多巴胺成為大腦的主人》

發表於 : 週一 8月 21, 2023 3:25 pm
emily
 小燕子分享🕊🕊
————————————————————————————————
《別讓多巴胺成為大腦的主人》

最近我看了一本由Dr. Anna Lembke 寫的書《Dopamine Nation 多巴胺王國》(請原諒我劣質的中文譯名)。當初在Book Depository 看見此書既是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又是和精神健康有關時,便把它加到了reading list了,現在看畢後很想和大家分享此書的內容,作者Dr. Lembke提供了很多例子把複雜的理論整理得簡單易明,非常值得一讚。

對多巴胺(dopamine)有認識的人或會猜到這本書的內容 — 成癮(addiction)。Addiction 只一個人難以自製地持續追求對自己或他人有害的物質或行為(A continued and compulsive consumption of a substance or behaviour despite its harm to self or others.) ,例如是手機成癮或自慰成癮等等,而大部份成癮的原因都歸咎於大腦長期暴露在dopamine這神經傳遞物質(neurotransmitter)的刺激之下。

以玩抖音(TikTok)作為例子(其實reels 也是),當一個人玩TikTok時,節奏又快又充滿娛樂性的短片令神經元不停傳遞dopamine而令人感到興奮又愉悅,看完一條又一條,沉浸在垂手可得的dopamine中。Tiktok 有如一個爆不完的dopamine炸彈般,在大腦炸開並放出一大堆令人興奮的neurotransmitter。既然快樂是垂手可得,又有何不可呢?

Dr. Lembke在書中指出一個名為opponent-process的理論,他以一個天秤作為比喻:我們的大腦喜愛平衡,當dopamine的刺激過多令天秤斜向快感一邊,大腦便需要更多和dopamine相反的物質去平衡天秤,換而言之,上一刻有多愉悅,下一刻便有多不快(Dr. Lembke用pain此字形容)。為了避免這種不快,只好不斷尋求更多dopamine的刺激令天秤一直斜向代表愉悅的一邊,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也能解釋癮是如何生成,和為何看手機、電腦遊戲、色情片、吸毒等等會這麼容易令人上癮。

除此之外,像Reels和TikTok這種又快又無限量供應的短片也很容易縮短人的專注時間(Attention span)和延遲滿足的能力(delay gratification)。我進入牆內前看過一篇文章,當中提到現代人的Attention span已由12秒縮短至7-8秒,就像我們已把神經元train到越快有dopamine就越好一樣。

是回想一下,有沒有一些手機遊戲,行為令你一玩/做就停不下,一停就心思思想繼續玩/做?我很記得自己在year 2時很沉迷玩PUBG(射擊遊戲),一晚可以玩十多局,第二日上9:00am lecture時整個人又燥又累,幸好之後決心要戒掉,delete了整個app,沒有令我爛GPA。我個人認為一些操作簡單、節奏快、和有獎勵的遊戲是最易令人上癮,不知道你的手機中有沒有類似的遊戲?

Dr. Lembke在書中分享了很多他以前遇過有addiction 的client,心知他自己也曾因戀愛小說成癮而大感困擾(不得不佩服他對讀寫坦白的勇氣),他在書的中段提及戒癮的策略,但可惜很難在此一一分享。

今時今日這世界有很多dopamine炸彈,但請記住,物極必反,為了保護大腦的天秤,學會節制/教小朋友節制於令人愉悅的行為很重要,我認為這對小朋友來說尤其緊要,因為大舞會籍由改變神經元的大小和形狀,以牢牢記着那些行為令自己愉悅(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小朋友的大腦還有很高可塑性,不要太早就容許他們長期暴露於dopamine炸彈之中。

希望大家在這dopamine nation 中能secure一片小小淨土。

17-7-2023

deersexploring